液氮罐內樣品莫名污染?4個關鍵排查點與清潔方案
實驗室或醫療機構在使用液氮罐存儲細胞、試劑等樣品時,偶爾會遇到“樣品解凍后發現污染”的問題——細胞出現異常增殖、試劑渾濁,排查后發現其他環節無問題,終鎖定是液氮罐內污染導致。這種情況不僅浪費樣品,還可能影響實驗或診療結果,其實只要找準污染源頭,做好清潔維護,就能有效避免。
若液氮罐長期未清潔,罐內會殘留樣品碎屑、凍存管破裂后的試劑殘留,這些雜質在液氮汽化過程中會附著在罐壁或樣品表面,隨著時間推移滋生細菌、霉菌;另外,若之前存儲過污染樣品,未徹底清潔就繼續使用,也會導致交叉污染。
清潔步驟:
-
先將罐內剩余液氮排空(注意在通風良好的室外操作,避免液氮汽化導致缺氧),待罐體恢復至常溫(通常需要
24-48 小時,不要用加熱設備加速升溫,避免損壞內膽);
-
用干凈的軟布蘸取
75% 醫用酒精,擦拭罐內壁、罐口、密封蓋內側(重點清潔角落和接縫處,這些地方容易殘留雜質);
-
若罐內有頑固污漬(如干涸的試劑殘留),可用軟毛刷(刷毛要軟,避免劃傷內膽)蘸取酒精輕輕刷洗,刷洗后用干布擦干;
-
清潔完成后,將罐體敞口放置在通風處,讓酒精完全揮發(約
2-3 小時),再檢查罐內是否有殘留水分或污漬,確認干凈后才能重新充裝液氮。
清潔周期:普通存儲場景(存儲常規樣品)每
3 個月清潔 1 次;若存儲易污染樣品(如生物活性樣品),每月清潔 1 次;若發現有凍存管破裂,立即排空液氮并清潔罐體。
取樣用的鑷子、凍存管架、手套等工具若未徹底消毒,會攜帶細菌、病毒或雜質,每次伸入罐內取放樣品時,這些污染物會落在罐內或樣品表面,導致污染。比如用未消毒的鑷子夾取細胞凍存管,鑷子上的細菌會隨凍存管進入液氮,解凍后細菌復蘇,導致細胞污染。
消毒規范:
-
金屬工具(鑷子、凍存管架):每次使用前用高壓蒸汽滅菌(121℃、103kPa,滅菌
20 分鐘),或用醫用酒精浸泡 30 分鐘后晾干(注意酒精濃度不可過高,75% 酒精消毒效果);
-
手套:使用一次性無菌手套,每次操作前更換,若手套接觸過外部環境,立即更換新手套;
-
樣品容器(凍存管、試劑瓶):存儲前檢查是否有破損、漏液,確保密封完好,且容器外壁需用酒精擦拭消毒,避免外壁攜帶污染物。
液氮罐的密封蓋若出現密封圈老化、蓋體變形,會導致密封不嚴,外界的灰塵、細菌、濕氣會通過縫隙滲入罐內,污染液氮和樣品;尤其是在潮濕環境下,滲入的濕氣會在罐內結冰,解凍后會滋生細菌。
排查與修復:
-
每周檢查密封蓋:觀察密封圈是否有裂紋、變硬、變形,若有則立即更換同型號耐低溫密封圈(建議選用硅橡膠材質,耐低溫
- 60℃以下,且不易老化);
-
檢查蓋體是否變形:將密封蓋扣在罐口,觀察是否有縫隙,若蓋體變形,可聯系廠家更換蓋體,或在蓋體與罐口接觸處加一層耐低溫密封墊(厚度
1-2mm),增強密封性;
-
每次關閉密封蓋時,確保蓋體扣緊,避免未扣嚴導致密封失效。
若充裝的液氮純度不足,含有灰塵、水分或其他雜質,這些雜質會隨著液氮進入罐內,附著在樣品表面,導致污染。比如使用工業級液氮(純度
99.9% 以下)存儲生物樣品,其中的雜質會影響樣品活性,甚至導致污染。
選型與充裝建議:
-
根據存儲樣品選擇液氮純度:存儲生物細胞、試劑等敏感樣品,需選用醫用級或實驗室級液氮(純度≥99.999%);存儲普通金屬樣品,可選用工業級液氮,但也要確保純度≥99.9%;
-
選擇正規供應商:充裝前確認供應商資質,要求提供液氮純度檢測報告,避免購買劣質液氮;
-
充裝時注意衛生:充裝用的軟管每次使用前用酒精消毒,避免軟管內殘留雜質污染液氮;充裝過程中不要讓軟管觸碰地面或其他污染物。
清潔維護后,建議定期抽檢罐內樣品(如每 1 個月取 1-2
個備用樣品解凍檢測),觀察樣品是否有污染跡象;同時記錄每次清潔時間、液氮充裝情況、樣品存儲種類,通過數據對比及時發現污染隱患,確保樣品存儲安全。